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全球建筑圈刮起“中国风”
首页> 女人频道> 焦点图 > 正文

全球建筑圈刮起“中国风”

来源:文汇报2021-04-12 11:09

调查问题加载中,请稍候。
若长时间无响应,请刷新本页面

  全球知名建筑网站Ar chDai l y于近期公布了2021年度建筑大奖的名单,中国项目夺得5席,涵盖了文化建筑、服务建筑、住宅建筑、工业建筑、构筑物这5个类别。这是网站举办的第12届评选活动,由读者自主票选出年度最佳项目,共收到了超过20万张选票。中国项目能屡获优胜,证明了“中国风”在全球建筑圈占据了越发重要的话语权。

  据百度词条解释,中国风即中国风格,对应的英文是Chinoi se r ie,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。这种风格早在17世纪末已流行于欧洲,至今仍被运用在服饰、音乐、电影、建筑、家居等领域。

  但基于当下中国建筑业的发展,这股“中国风”不再是浅层次的元素组合或符号拼贴,而是一门根植于中国土壤的设计哲学。一方面来看,获奖的中国项目融合了时代、文化和地域的多重属性,所谓“天人合一”;另一方面看,每个项目又各具特色,设计团队基于现实的条件,表达了独创性的见解。基于这两方面的前提,我们才能较为客观地看待中国建筑。

  中国风,不是元素组合

  中国幅员辽阔,地形地貌千姿百态,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。从今年这份获奖名单中,也能看到这种丰富性:既有寄情于山水间的“阳朔竹林亭台楼阁”,也有位于河谷地貌中的“金樽堡”,还有一座“七舍合院”,由它续写着北京胡同里的故事。这些建筑外形新颖,又蕴藏着建筑师的智慧,值得你放进未来的旅行计划中。

  阳朔竹林亭台楼阁

 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,而阳朔山水甲桂林。项目就位于阳朔县印象刘三姐园区,这里曾因张艺谋创作的山水实景表演《印象·刘三姐》轰动全国,转眼已超过15年。园区的自然景观极富戏剧性,无尽的绿植环绕着破土而出的石山,但园区的核心空间仅为园区岛屿的两端,而占据大部分空间的中间区域仅仅作为消防疏散和交通流线来使用,非常可惜。

  阳朔竹林亭台楼阁 摄影:Arch-Exist存在建筑

  因此,叙向建筑设计事务所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:维持现有的大部分结构,借助竹子这种材料打造出新的空间。新的建筑通过引入两个新的空间体系,可融入现有环境中,形成新的体验。第一个体系“竹灯未央”,即手工竹编制成的灯笼结构空间,以园区竹丛在空中交错形成的拱状门洞为原型。它们散落分布在访客入场流线的区域,来作为入场前的空间节点。另一个体系“手工竹艺长廊”,在竹丛之间形成一层手工编织高低错落的“竹网”,提供了可以避开常规降雨的步行区域。

  据设计师介绍,竹灯和长廊都采用了同样的竹编工艺。当地的工匠团队通过火烤加热来使竹片弯曲成形,并随机将竹条相互穿插缠绕。其内外两侧都由手工切割的竹条绑扎,不用胶水或钉子来固定,最终形成了光线随机穿透的效果。

  设计师还利用视错觉创造趣味的体验感。刚进园区时,体型较小的竹灯会发出斑驳的光线信号,吸引着访客向园区深处走去;而随着行进,才发现先前远远看到的小灯,其体量越来越大,居然可以成为供人使用的空间。长廊的竹棚沿着岛的边缘伸展,乍看之下似乎没有支撑,好似飘浮在竹丛之间,而真正的结构柱隐匿其中,从其立足点开始向上向外旋转而扭曲,模拟着竹子的生长状态,十分有趣。

  在竹棚下行走,光线透过竹棚散射照亮空间,抬头可见一片金色的光辉。入夜之后,藏在竹棚之内的灯光透过缝隙照亮地面,形成浪漫梦幻的体验。

  金樽堡

  金樽堡之名,取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名句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。建筑位于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,二郎镇地处川贵两省交界的赤水河谷,该区域是中国优质酱香型白酒的产区。其作为郎酒庄园建设启动的第一个项目,前后历经九年的设计建造才完成,主创建筑师林晓光希望弱化以往酒厂工业建筑的属性,赋予其新的形象和功能。

  金樽堡 摄影:周利

  地块位于沟谷之中,近百米高差给设计带来了难度,也成为了最终的特色之一。设计依山就势,利用栈道、电梯、扶梯、屋顶平台等方式,将各个建筑单体串联起来,并且形成了一条连续的、变化的参观通道。

  而大酒坛成为整体建筑的视觉焦点,由约15万块陶砖砌筑完成,其表面呈现密集的水波纹,跟水面交相辉映。为了保证连续的线条感,每一层陶砖都经过建模精密计算,数量保持一致,排列又有变化。其中外墙237层,里墙211层,每层需消耗330块陶砖。正因为这份用心,所以建筑体量虽大,但却带有一种细腻感。

  建筑仿效当地墙体镂空的通风方式,让室内外空气自由流动,不仅保证了储酒工艺所需的原生态微生物环境,还创造出了一个通透的光影环境。屋顶的景观水池,借鉴当地民居屋顶蓄水的隔热方式,减小夏季强日照的影响,保证了室内储酒环境的温度恒定。

  酒是自然的馈赠,也是当地人对风、光、水、地、气等自然元素的理解和运用。整体来看,酒厂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,建筑最终将场地高差转换成一种探索式的体验,更从外观形式、建造工艺上巧妙融入了对酒文化的理解,最终实现了内外融合的境界。

  七舍合院

  而千里之外的七舍合院,是一个北京旧城改造项目,为三进四合院,由于原建筑包含七间坡屋顶房屋,又刚好是该胡同的七号,故得名七舍。不过,建筑风貌消失殆尽,仅残存木结构梁柱,局部有民国特点的拱形门洞,院内还遗留了大量大杂院时期的临时建筑。这并非个例,而是当下城市化进程中,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。

  七舍合院的整体一览 摄影:吴清山本版图片均由设计事务所授权提供

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希望用新一轮的设计,保留时间迭代的印记,满足未来院子作为公共接待和居住空间的使用要求。设计师引入了“游廊”这一传统建筑的基本要素,从而将七间房屋连成一个整体,制造出观赏与游走的乐趣。

  一进院被定义为停车院,部分院墙被拆掉,留下了底层架空的屋顶,而新增加的玻璃游廊则成为建筑新的入口。游廊在入口处微微上扬,结合两侧的曲线屋顶构成一个圆弧景框,将建筑、后院的大树和天空纳入风景之中;而另一侧的游廊屋顶则向下连接成为曲面墙。二进院是公共活动院,处于正房的餐厅可由新的折叠门向庭院完全开敞,餐厅正中的拱门经过修复后成为进入后院的入口。三进院作为居住院,包括两间卧室以及茶室、书房等空间,而游廊一方面与庭院内的三棵树产生互动,另一方面也营造出多个小尺度的弧形休闲空间。

  为了能展现出传统四合院应有的韵味,设计师对场地进行了细致的清理和研究工作,以期在新旧之间,拿捏有度。新的游廊、门窗、部分家具使用竹钢作为新的“木”与旧木对应;游廊采用框架结构支撑上设密肋梁板,使其尽量通透轻盈融入到旧建筑环境之中;室内还结合使用功能搭配了不同旧木和原木的家具,让不同色泽与质感的木相互混合。

  旧建筑墙面依然以原本院内留下的旧砖为主材进行修复,让此前大杂院拆除的建筑材料得以循环利用。室内外地面也沿用了这种灰砖铺作,保持内外一体的效果。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的石片、瓦罐、磨盘等,完工后将其作为景观、台阶、花盆点缀于室内外,就连建筑修复中作废的木梁也被改造成为座椅。

  由此可见,随着中国设计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,我们有幸能看到更多有设计细节、有人文情怀的作品。文化的传承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,而是落到我们能看到、能触摸、能使用的生活场景中。这种进步,尤其令人感动。

  中国风,也是国际范

  必须承认,这股中国风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发生的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经济腾飞带动了建筑业,大批优秀的国外设计师进入国内,也更新着我们对于自身建筑的认知。现如今,他们又是如何来诠释中国风呢?

 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项目(以文化建筑类别获奖),由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·西扎领衔设计。他擅长以简洁细腻的形体,讲述诗意隽永的故事,这个建筑亦是如此。博物馆俯瞰呈三角形状,伫立于宁波东钱湖北岸,由连续的深色墙体勾勒而成,从而使得造型富有曲线感,弱化了原本三角形所带来的凌厉态势。远远看去,底层的透明玻璃让建筑仿佛悬浮空中,呈现出一种静态之美。建筑坐拥山水之间,隐入烟雨之中,显得独立又神秘。

  中国乡村,也蕴藏着建筑发展的未来。隐居龙泉项目(以服务建筑类别获奖)是龙泉国际双年展的一部分,展览邀请了12位国内外建筑师齐聚浙江龙泉,历时4年打造出永久性竹建筑。Studio Anna Heringer被委托建造两间旅舍和一间民宿,其结构以由石块以及夯土所制的核心(包含了所有设施单元以及楼梯)为起点开始打造,卧室区的周围则是竹编结构,传递出竹制材料的张力之美。远远望去,三座建筑宛如中国传统灯笼,脱离了城市建筑里以钢筋、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的建造方式,展示出竹、土、石这类自然传统材料的现代使用方式。

  中国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,为建筑师们提供了无穷的灵感,激发其创作出一个个具有传统文化韵味,又融合当代审美与工艺的作品。中国风,亦是真·国际范。

  更具生命力的中国风

  以上5个获奖的中国项目,其规模、风格、理念各异,有些位于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大城市中,另一些则在小城镇和农村中;获奖者既有功成名就的大师,也有尽显黑马姿态的新锐设计师。这种多维度的发展,说明了当下中国建筑行业越发的成熟。

  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代表人物梁思成留学归国,投身中国建筑教育,再到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凭借精湛技艺,跻身世界大师名录;从2012年王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(被中国媒体称为“建筑界的诺贝尔奖”),再到2014年马岩松率领团队夺得卢卡斯叙事博物馆的国际竞标(中国建筑师在海外的第一个大型文化项目),中国人在建筑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。可以自豪地说,中国不乏好的建筑师,甚至有相当一批人具备了国际级专业水准。

  但是一个行业的崛起,并非只是专业人才的提升,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善。

  一方面,我们需要提升对于大时代之下各种潮流的批判性思考。曾有一段时间,因为过度关注经济增长,各地大拆大修大建,忽视了精细化设计的重要性。很多国外的规划和设计经验还来不及好好消化,就被快速运用到建设中,这造成了 “千城一面” “欧陆风盛行一时”等城市美学问题——这是成长的代价。对此,我们应该及时反思并纠正,在实践中找到一个符合当下国情的设计方向。

  同时,我们需要提升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力。中国风,不是中国传统元素的叠加;中国建筑,也不只是皇家建筑故宫、北京四合院和苏州园林。它们当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,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,各地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不同,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——诸如黄土窑洞、皖南民居、福建土楼、西南一带的干栏式住宅等等,都各具风采。这些建筑体现了 “天地人合为一体”的世界观,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。

  中国风,是一个跨越了时间维度的设计哲学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建筑,都无法同时展现出如此的广度和深度。这需要我们站在当下,回看过去,又能欣然面向未来。(黄沛)

[ 责编:刘希尧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断缴医保有风险,多地医保部门呼吁:及时参保

  • 浪莎、蓝漂等品牌样品纤维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